「陽光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美麗,直到它打在建築上形成美麗的光影」― 路易斯.康 (建築大師)
“The sun never knew how great it was until it hit the side of a building.” ― Louis I. Kahn
最近疫情,很多人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很多困頓,計劃被迫停擺,可能減薪、可能失業、可能整的business沒了,我最近在看的一本書《一人公司:起步的思維與挑戰》(英文書名 Everything I Know ),我覺得裡面有很多段很真實又提醒人的話,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職銜和薪水,和自己的價值劃上等號,當加薪幅度不如預期,或是遭遇減薪、失業,或是回家當家庭主婦,因為誤認金錢價值 = 自我價值,於是覺得自己一文不值。
選擇自己的路,有很大一部份是要弄清楚,哪些價值觀會決定你的價值。一旦清楚這一點,就更容易確定,你正在做的工作是增加你的價值感,還是減少你的價值感。
當我走在別人的路上時,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我只是藉由做那些對別人而不是對自己更有意義的工作,來試圖讓別人開心。有時候這沒有什麼關係,因為我們都需要支付開銷,也需要維持生活,但從長期來看,我卻看不到任何真實的喜悅或成就感。
書才看了不到一半,但是已經存了很多畫線段落,來提醒自己,有時候莫忘初衷這麼簡單,卻也這麼難。
因為疫情,我們回到台灣,台中可以說是對外國人社交很不友善的地方,別說外國人了,我覺得對我這個外縣市的人來說也很不友善,又或者說人超過 30、40 歲之後,過了漫無目的社交取暖的階段,整晚的 party 或是看到陌生人就開始聊,這種低品質社交已經無法滿足我們的社會需求,卡是一個小有成就的建築師,人生20年都放在建築領域,得了一些國際獎項,是的心智活躍、文化素養很高的人,但是他現在如果出去社交,其實是很有難度的,因為找尋的不是需要乾杯喝酒的應酬場,國際學生的啤酒 meetup 也很沒勁,我也不覺得那些隨隨便便來台灣靠護照在教英文的年輕老外,會是卡有興趣的社交對象,因為年輕小伙聚在一起泡酒吧的對話大多圍繞著「台灣女生」,加上台灣人的超長工時,和已婚有家庭人士的時間更有限,等等因素,我只能說在台北以外的外國人要找 quality 社交真的挺難的。
我們討論這個問題討論了很久,一直都沒有最佳解方。
市場上沒有,那就自己創一個!
卡這週靈機一動,自己在臉書外國人社團發了一則,介紹自己年紀、職業、興趣、會說的語言後,然後說希望可以一起聚聚,結果竟然好多和他年紀相仿的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國際學校的校長、創業家 … etc,都紛紛響應,回應熱烈到卡今天跟我說:「你有空嗎?如果你晚上都要教課,那我的 meetup可以一路排到下週。」
我想這些在台中的各行各業的老外,他們應該也深深覺得身陷社交沙漠,都快憋壞了吧!
老實說我很佩服卡,雖說很簡單,但我怎麼自己不這麼做呢?因為我在台中也只有三個以內的朋友… 而且我今年在馬德里時也是因為在家工作都交不到朋友 + 後來封城關在家,覺得自己真的很孤單,沒朋友到極點,後來加入了一個叫做 InterNation的跨國 expats 社團才找到一個中美洲的、年紀相仿的女生一起去喝咖啡 (一次)。喔,對了,這個 app 在台中不 work。
我看接下來我們可以辦一個有品質的聖誕派對,來撫慰一下因為疫情而不能回祖國的外國人們!這讓我想到以前交換學生時辦的國際餐會,我和我的匈牙利室友邀請大家來宿舍吃飯,還煞有其事去隔壁借桌椅 (因為宿舍裡只有四張椅子),最後擺了一個八人的國際晚餐,oh yeah~ 突然覺得很有趣,有點期待在台中的聖誕餐會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