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上線,今天為止賣出70堂正式課+25堂體驗課,我們來談談學生要什麼?
自從我做完人生意義IKIGAI測驗之後,秉持著我的實驗人生哲學,就真的去填資料、做影片,在11月初上線教英文,扣掉我朋友幫忙的5堂體驗課,竟然也還有25堂陌生人購買的體驗課,回推我大概已經跟70個以上的陌生人 – 潛在客戶說過話,感謝去年有EuroLAB的新創訓練,讓我現在面對無法預測的前期時間投資有比較強的信念。心理素質真的跟肌肉一樣,有練有差。
相關文章:
IKIGAI(生き甲斐) – 意義,你找到你的了嗎?從兼職教英文看市場區隔和IKIGAI意義,海歸派 VS 本土派?真的有意義嗎?
EuroLAB 歐洲唸建築+建築見學之旅 https://www.fcu-eurolab.com/
定位 & 認識 (診斷) 學生
我主要是打「成人生活社交會話、商用英文、面試英文」,很忠實的把自己相對強項有系統地整理,再交給學生。的確,平台幫我配到的學生,或是自己私訊我的學生,都是26-44這個區間,大部分想跟我買課的人,都是可以應對基本對話的人。
基本的流程都是先從問候學生開始( 5 mins ),然後從他的回答延伸對話,問他更多的話,有可能是說今天做了什麼、興趣、職業、看什麼電影、學英文的目的、有無明確目標等等。在這過程中輪流用現在是、過去式、未來是、現在完成式、過去完成式、被動式、假設語氣…etc 來問學生。他邊說、我邊做筆記(不打斷)。
給初步診斷:通常 3-5 mins,然後把學生剛剛對文法的掌握度分析一下,分成不會/會聽但不會用/會用但不熟/熟但偶而出錯;然後發音也會給點feedback,通常最有問題的是 R/L (royalty v.s. loyalty)、字尾的有聲/無聲子音、R太多、A不張嘴、短母音拉太長之類,這些不影響理解,但是會影響兩件事,第一是自己發音發不好的話,有可能對辨別別人說這個字會有點障礙,因為學生認知這個字聽起來就不是這樣啊!第二是大家比較在意的,聽起來不高級。
這麼說其實是一個娛樂效果,哈,但很多人直接回說:「對!我就是想要聽起來很高級!」
第三部分,是閱讀短文章,先請學生唸一次,這裡我可以發現他的字彙能力和對長單字重音放哪的掌握度,然後請他抓大意,就知道他閱讀和表達能力到哪。
第四部分是問學生短文相關的問題,這樣我差不多就知道之後的課程可以怎麼規劃課程內容的比重 (閱讀/新字、文法、影片/聽力、口說)。
最後就是進入 Q&A,告知課程規劃、讓學生問問題、問他們希望多加點什麼。
第一次在非預期狀態下發現學生程度為兒童美語第三堂課左右的孩子,直接慌掉,關掉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然後火速打開很久沒用的兒美教材網站(還好有存),開始用誇張的語氣互動,散撥歡笑、散播愛。好險有達到緩和氣氛和安撫學生的效果。最後學生買課了,因為覺得學英文原來不用那麼嚴肅……
體驗課從信心鼓勵法,轉成診斷法之後,體驗課後的購課率從 1/4 上升到 5/7,對我自己算是一個 lesson learned,所謂掌握消費者,大概是這個意思吧!但如何規模化?目前還不知道。
安排課程 & 實際上課
其實之前幫學生上課,實體面對面搭配電腦輔助,我挺喜歡的,因為總覺得可以更準確的掌握上課節奏,但線上有線上的好處,大家都省時間省力,而且學生也都願意視訊,至少前幾次要看得到人,可以讓我更了解學生的脾性。
實際上課的話,就是用文章、影片、文法講義(if needed),選學生有興趣的主題 or 配合他們短中期目標的主題,像是職場社交、會議相關、興趣表達、旅遊等的情境,但我覺得其實最重要的是在問答的時候把話題導倒學生可以回答或他有興趣的方向。
但如果是中高階的英文使用者,那就要用時事+他們不熟悉的方向,但當然相對不能用通用內容,自己就要再花很多時間備課。
今天有以前在台北的學生(其實比較像朋友)私訊我,說想念我的英文課,聽了以後就覺得很溫暖,因為會留下來的學生通常真的都很聊得來,有種在陌生城市認識新朋友的感覺,也有學生後來來台中有找我的。
例如這樣的短訊,很簡短,但就真的讓我很開心。會覺得自己能夠幫助別人,說起來很矯情,但 it’s really rewarding!
寫最後這段結尾的時候,已經凌晨一點了,晚上七堂課連發,總售正式課堂數來到125,提前達標了,耶~但現在要升天了,希望很快可以把學生分配好,改成團體班,這樣互動一定更有趣!
想到以前我阿嬤叫我去全職教英文,我竟然還頂嘴,阿嬤現在應該在天堂裡笑我吧!
上同系列上一篇:造夢&追夢,英文的路會通到哪?
對「[53/365] 線上教英文這件事,學生要什麼?」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