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教學平台登入後,我發現鎖定商用英文這塊好像挺受歡迎的,算是初步定位還不錯。
好的solutions可以幫別人解決問題,可以幫很多人解決一個大問題,就會是一個好的business。(廢話) 其實我想說的是,當賣的服務或產品是「夢想」屬性的時候,在人們心目中的價值就會升高非常多,尤其是當這筆消費可以和顧客腦中某種寶貴的圖像連結,因為這是一筆投資,像是保養品、像是出國唸書的學費;但當服務是或產品是被客戶歸類為一筆「消費」的時候,願付價格就會卡得很死,還會一直被比價。這是週末兼差走秀的心得,當然也很有可能自己不是名模,找我也不會帶來額外的媒體曝光,自然沒有議價空間。
今天多了四個新的學生,一位是資產管理公司的客服經理,在職媽媽,有一個三歲小孩,利用午休學英文。
一位是16歲的高二學生,但我忘記問他為何今天放假。
一位是38歲的UX designer,between jobs。
一位是台大商學院剛畢業的女生,在職,英文挺好的,但自己覺得很不夠。
其實大家大致上都還算可以表達自己,一樣是遇到不熟悉的主題會詞窮,但這很正常,因為字你不認識,我基本上都從鼓勵的角度,但我今天發現這樣好像沒有切中要點,學生臉上「有點遲疑+意猶未盡」,因為大家都是來求進步的,他們想聽自己被糾正,可能這樣很有快感 (?),一種「被看透、被抓到了」的感覺,嗎?
我決定明天開始要改變策略,從「愛的鼓勵」改成「邪惡的鞭笞」,不會跟他們說他們很棒,只會給予minimun的鼓勵,然後在下課前十分鐘開啟嚴格糾錯模式,把他們在課堂中飯的小錯誤、大錯誤都舉出來,拿出糾正卡說中文的求好心切來要求學生,文法有誤的就直接開講。
教師描述也改成:「Arrogant, opinionated, very strict teacher who will correct all your dirty mistakes. (but with good sense of humor) 」希望不會被紅標下架… lol
接下來執行默默等對方發言完之後,再一次把筆記上所有註記的mistakes都跟學生說。目標一個月內很快累積到程度相近的學生群,團班也可以做一些比較有趣的嘗試
對「[50/365] 造夢&追夢,英文的路會通到哪?」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