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另一半一起工作或一起經營一個事業的經驗?有的話,你推薦別人這樣做嗎?
有人說另一半可以投資你但不要一起做,也有人說和另一半一起創業就是要約定好晚上八點以後不談工作,更有人說夥伴要找朋友不該找另一半,你覺得呢?
我必須說我很感謝卡讓我學習成長很多,可我必須很老實說我不推薦的成份多一些,不只是因為公私領域很難分明,最大的原因是,職場和家庭生活也分不開。從小我就信奉適當的距離是美感這句話,第一次體認到這種說不清是羈絆、信任中帶著頭痛或是無止境責任的感覺,是從去年開始一起合作一個專案開始。
還記得是去年九月吧,有位女性朋友跟我說,不是那麼推薦跟另一半一起工作,一起工作當然有好處,但壞處是有段時間看到另一半都覺得很乾(私生活和私處的部分都是),抱歉瞬間微18禁,我們來探討成年人問題,成年人歡迎下滑看下去。
工作和人生一樣,有起有落,一份工作可以帶給你熱情的同時,有天也會給你帶來低谷,相信大部分人的上班經驗,都有那個看著老闆/同事滔滔不絕,你卻不能真心贊成的時刻,(沒有的話我先恭喜你,可以跳過這一段),當工作上有磨合時,需要付出更多的心力維持和諧,要非常盡力情緒分割,不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但這很難,因為那個給你上班情緒的人就在家,或是像我們,根本就在家工作。
老闆或同事給你負面心情時,你可以離開現場,去喝杯咖啡轉換心情,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但如果你和另一半一起經營一個事業或專案,尤其是從零開始的那種,需要很多的討論和確認,很多事情同時進行,兩個人的工作範圍基本是85-100%交疊的圓,開始通常會有一個甜蜜期,因為一定是一起認同了什麼、覺得什麼有展望,才會決定一起投入,接下來開始實際執行時,就是展現默契和磨合的時候,有興高采烈的火花、也有火藥味的火花,在這階段,這是好事,因為代表兩人都很投入,才會有熱烈的討論。這時候基本上是很好的一個階段,大多時候可以一起開心地吃飯、喝咖啡聊規劃。
接下來隨著時間演進,案子如果發展得下去,分工就會越來越精細,兩個人開始變成40-60%交疊的圓圈,緊緊挨在一起的情況是不會改變的,好處是24小時都在一起,合作無間、默契不言而喻,白天討論不完的可以一直討論到睡著為止,能力漸漸發展成互補的樣子,各自往自己擅長和最有成效的方向努力,這時候可能會一直互相追進度和確認已完成的、討論未完成的,不變的是吃飯、採買、睡前,只要是醒著的時候,你們談的都會是工作為主(>95%),家人或朋友生日婚喪喜慶的必要話題為輔(大約1-3%),討論家中代辦雜事大概佔2%,還有「早/中/晚餐要吃什麼」。和另一半如果是同公司、同部門、又同團隊的話,那可能情形會和新創事業的couple差不多。
如果你很幸運有個神隊友的話,當然必須平心而論地說好處也很多,好處是和有默契的人一起工作真的是事半功倍,不用怕創業時另外一半成為「創業家女友/男友」,前兩年每週只能見你四小時,也不用擔心對方不能諒解超長的工作時數而要跟你分開或產生爭執,因為這個人從張眼到閉眼他都在你旁邊啊,壞處是,眼睛閉上前和早上睜開後的第一想法都是講工作,看到他,你就會想到「這個完成了嗎?」、「啊,那個忘了做!」豬隊友的話在這時應該也被看清了,可能下場就是慢走不送、Wish you a good life。
好隊友可以一起分享工作上的進展、也可以一起加油打氣和互相幫忙,
如果你也順利走下去,恭喜,
但大概到這個時候,有可能看到你的伴侶等於看到工作。
還有一些原本你可以跟另一半吐一下工作苦水的部分,現在你要學著微笑把話吞下去,日子總會有比較挑戰的那幾天,如果EQ不好,會把不好的工作氣氛也一併延伸到私生活,這樣可真是雪上加霜,當然,好的時候也是錦上添花,私生活也會大加分。
但不得不說羈絆也越來越深,某種程度也算共患難,一起經歷的高低日子和長時間的共事,的確可以增加了解和建立共同回憶,但相對來說也有不少挑戰,如果你也是需要巨量ME time的人類、introvert、喜歡獨處大過團體活動,那和另一半一起創業的長時間面對面相處就會是你的第一個考驗。如果你又剛好也有受過MBA的訓練,在從專業分工信仰調整到處處要瞻前顧後看全局,要一邊適應校長兼工友的新思維之外,還要更改心理設定為遞延獎勵,也就是前期的時間投入你不知道何時可以領到第一份數字上的回報(鈔票)。富爸爸窮爸爸裡講的跨越象限的不適感是很不舒服和充滿自我質疑的。
回想過去的一年,我覺得這些對我來說是很真實的坎,有些跨過了、有些還在學習,像是要把年度/季度的思維放得更長遠,要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的思考,這真的很難,畢竟過去幾年也看了好幾位殺雞取卵的高階經理人,成功的步步高升、失敗的直接被fire,但我記得的是成功的,自然所認知的合理時限是一般合約中的三年,但現在必須改變,幫別人打工的確看年薪和年假,但如果想把一個實驗性的專案培養成一個可長久的事業,那就真的必須先想到階段性的願景,例如五年後和十年後。
說到這,只經歷一年的我還說不出什麼很有建設性的定論,大多是無病呻吟,下次我再見到那位女性朋友,我還會再問她一次,還很乾嗎?
#祝大家都到得了
#Keep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