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美的沙灘沒人?澎湖有鯊魚嗎?」卡疑問。
澎湖很多白細軟綿的貝殼沙灘,觸感很舒服,一腳踩下陷下去的包覆感,配上藍天白雲下海浪的聲音,真的很享受。
生活習慣不同,對歐洲人來說這麼美的清澈海水,不下去游一下怎麼行?都沒人?會開始懷疑是不是有鯊魚或水母。
的確,今年夏天在西班牙的海邊,一樣擠滿人,稍微抓一下1.5m的社交距離,大家在有的沙灘上還是要戴口罩,這景象很逗,口罩+比基尼,所以正面看上去有四塊織品,不少女性的口罩面積是四片中最大的一塊。
通常海邊可以看到攜家帶眷、小冰箱、陽傘、沙灘小椅、野餐墊、書本、人手一個自己的浮潛面鏡和呼吸管,一家人在海邊待一天對他們來說是很享受的事情,畢竟曬黑代表有錢有閒可度假,全家當然要一起曬到發亮,甚至還有一個單字「domingero」,專指星期天(El domingo)在海邊待上整日的人,後來還有衍伸指很悠閒的人。
我觀察到一些有趣的台灣和西班牙的差異:
- 兩邊的家庭、家人關係的觀念都很重,台灣的可能就是定期吃飯聚會,西班牙人可以一家人一起在海邊待上一整天,帶點三明治和冰飲,一夥人4~6個聊一整天,青少年會跟朋友,成年人會跟伴侶小孩。在台灣,可能別人家有,但你要我跟我家人在沙灘上聊一整天,嗯…我努力看看。
- 曬不曬?社會價值觀喜歡哪種?我提到台灣現在有兩派,一派傳統的白富美、一白遮三醜,新一派是均勻小麥色代表可以負擔得起潛水等戶外活動當愛好;卡母表示,「不是一白顯三醜」嗎?50、60年前的西班牙農活的人多,當時也人人想要白富美,但現在辦公室工作的人多,曬黑才能炫富。
- 在澎湖的美麗海灘,大部分的人拍拍照就走了,到此一遊的意味多;西班牙的海灘,管它美不美,一定擠滿了人。
- 台灣人下水的很少,我發現很多台灣朋友都有點害怕開放水域,尤其是不透明、看不到裡面有什麼的,可能因為台灣四面都是外海(ocean),東岸海邊有斷層差、西岸海邊有黑水溝暗流洶湧,從小就一直被告誡海很危險;西班牙人的海是內海(sea),平穩無暗流,沒有珊瑚、魚種簡單,往海裡走個15m都還很淺,很多人從小小孩一、兩歲開始,就帶他們去海邊玩,因為很安全,所以很多孩子從小就很親水,但在澎湖和很多當地人聊天,發現很多人很少去海邊。
- 台灣大部分的人要下水,都會參加行程、潛水團、浮潛團,這對很多國境有接到地中海或北海的歐洲人來說,無法理解為何浮潛要參團。但這我覺得各有道理,因為有時候當地導潛才可以讓你在最短時間看最多東西。(說到這,卡一定會疑惑都來度假,你很趕時間嗎?我也回答不出為何「效率」觀念根深柢固)
用歐洲人的態度遊澎湖
現在有慢慢被同化了,拿了面鏡和蛙鞋就自己用google map找沙灘,或是問當地潛水店的人哪裡有好看的,下水悠遊浮潛,接下來會準備書、水果、三明治、飲品,帶大浴巾和海灘巾,在海灘上找個有陰影的地方,讀一些澎湖歷史或其他書,吃個水果、喝個香檳,或聊天或看風景,可以悠哉一個下午。
今天找了好幾間潛水店,才找到有在租借浮潛面鏡、膠鞋、蛙鞋的潛店,原來澎湖這邊跟小琉球不一樣,大多接團客,小的獨立潛水店有,但較少,我覺得接下來冬天應該會很常到離島浮潛,可以投資個人的浮潛面鏡、膠鞋、蛙鞋、防寒衣。
筆記:
- 澎湖(有無人島的錯覺)的美麗沙灘:
1) 嵵裡沙灘,要從西北邊的小坡那邊走下去(路線地圖點這),下午退潮時去,這側沒人,而且旁邊玄武岩在下午會製造完美陰影。
2) 夢幻沙灘,地圖上這側通常沒人,下午退潮時去。個人覺得這裡比嵵裡美,拍起來更像國外海島,但是離馬公比較遠。
– - 晚上喝紅酒看星星的沙灘,隘門很適合,因為商業化的緣故,沙灘很大且有人維護,很安全,但晚上完全沒人,因為這不是台灣人的習性+現在會這麼做的外國遊客為covid不能來台灣。(林投沙灘不知為何讓我發毛)
– - 馬路益的燒肉飯不錯好吃!(推薦極度飢餓時去吃,吃到快飽的時候會覺得有點油膩)
海膽炒蛋怎麼會這麼好吃(我在阿虹的店吃的),海膽I’m so sorry,但是真的很好吃。海膽本身鮮味十足,其他小吃店的也不差。
欣欣麵食館的什錦湯麵(或米粉)很不錯,是偶然發現的,很樸實的當地人料理,連兩天早上十點經過都好多叔叔阿姨在吃,試了以後覺得不錯。
– - 今年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已於九月底關閉,遊客商船不可進入該海域,要潛水看珊瑚的朋友,明年三月吧!
海底郵筒那邊的鹿角珊瑚很可愛,魚種很多很美。
今天在風櫃洞附近的PIDC國際潛水中心的貳樓餐廳喝咖啡,他們說他們這區海中的珊瑚更美。
– - 今天發現的兩間質感不錯的潛水店,日日潛水、ocean channel海洋途徑,前者只接預約scuba dive,後者不一定,後者有租借浮潛用具,而且面鏡品質不錯、很舒適。
延伸閱讀:
小琉球、澎湖,自由靈魂的離島
[兩倍回饋] 邊玩邊省,高CP聰明旅遊法!LINE旅遊聯手SKYSCANNER全球機票比價!自費實測很可以 (含步驟)
[29/365] 書:關於紀律養成的原子習慣、馬斯克之母、小琉球/澎湖離島故事
對「[14/365] 用歐洲人的慢腳步遊澎湖」的一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