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個好友好久不見,相約一起到離島catch up,九個多月沒見了吧,一起聊天時的熱度好像昨天才見面,哎唷,覺得好幸福喔,
之前influencer寫道,成人的聚會有的走心,有的不走心但是必須,是吧!年紀越大越是這樣,今天我兩個都經歷到了,晚餐時面對一桌子不認識的人,唯一共通點是擁有共同的自由潛水教練,身著輕鬆海邊便服的大家,盡可能用最無辜且看似不經意的語氣,進行身家調查,好奇很正常,但在台灣這一向來的太快。例如買咖啡的時候,結帳人員問我:「你們是情侶嗎?」「你們結婚了嗎?」「你在哪上班?」
哈囉,我記得上句話是:一杯豆漿熱拿鐵。
回到晚餐餐桌上,「你是做什麼的?」這句揭開序幕,雖然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但是穿戴好社交禮儀倒也是從善如流的一問一答。學生時期倒也不覺得奇怪,但開始工作後,套句好友西文小公主的話:「我對客戶叔叔的心意就到這了。」要擬定幾套預計給不同受眾留下不同印象的說詞,或是就好好地微笑點頭嗯嗯呵呵不知道。畢竟大家走出這個餐廳之後,可能80%的人這輩子都不會再見到第二次。
有位姐姐跟我說過,走過的路都要留下好名聲給人家打聽,幾年前我第一次聽到,我覺得好虛偽,明明就是遇到一個爛人,為什麼還要在意他的社交圈?姊姊說,因為同行的圈子很小,你不知道何時有人會問起「那個誰誰是個怎樣的人?可以合作嗎?」所以就算不喜歡跟某人打交道,也要確定優雅退場給彼此留台階下,為的就是確保自己在行業內的好名聲。她花了兩個小時在電話上舉各種未來的例子給我聽,好啦,姐姐說得有道理。
如果大部分都是很走心的聚會,那恭喜了,這種久久聯絡一次,每次聯絡都像昨天才見面,時間沖不淡的友誼和知心感,這樣懂你的好朋友當然要好好珍惜,但如果都是這種走心的聚會,可能也有點危險,當然可能代表有充分掌握人生的選擇權,但也有可能代表你一直都待在自己的comfort zone,尤其如果有在開創新事業或開拓個人生活圈的人,很難避免這種不走心的社交場合,至少是前期。
你有在有意識地減少不走心且非必要的社交應酬嗎?但如果你每天的聚會都很不走心但又必須的話,那你可能是新創事業在募資吧(笑)!如果需讓別人認識你、看見你,那我們去到這種場合的時候,就記得把自己準備好,達到當天華麗出場的目的,目的達到了,當天回家知道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可以好好睡個覺。
#我想當走心的那一個